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委员会名单
2007年03月13日 17:44 华赛官方网站

  主席

  徐祖根(中国)

  中国浙江人。新华社高级记者。现任新华社新闻摄影编辑部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会长、中国照片档案馆馆长。1970年从上海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了8年“知青”,1982年大学毕业到新华社云南分社当记者,先后担任新华社云南分社副社长、社长、福建分社社长,1998年调任新华社摄影部主任。领导新华社摄影部对图片供稿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先后开通了彩色图片通稿线路、体育图片供稿线路、对外英文图片供稿专线、与路透社合作开通了晚报都市报图片供稿线路、将法新社专稿改组为新华/法新图片供稿线路。在供稿结构改革获取成功的同时,内容改革也取得成效,在继续搞好政治报道和重大事件报道的同时,加大经济、社会、文化、娱乐、体育等方面的发稿内容,特别是及时报道各类突发性事件,使新华社照片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新华社图片用户迅速增加,在中国和世界各国有几千家媒体采用新华社的图片。2005年3月和2006年3月,曾任第一、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委会主席,他的出色工作表现受到组委会和中外评委的高度评价。

  委员

  亚当·布瑞提(澳大利亚)

  盖蒂图片社亚太地区体育摄影师。1997年进入《悉尼先驱晨报》,开始其摄影记者生涯。1998年加入盖蒂图片社,成为体育摄影记者。曾报道过2000、2004年夏季奥运会和2002、2006年冬季奥运会,橄榄球世界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亚运会、亚冬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曾在2000年和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得体育专题类奖项。于1998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沃克莱新闻奖”最佳新闻摄影奖和最佳体育摄影奖,并因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沃克莱新闻奖”年度新闻摄影师奖。

  芭芭拉·海尔曼(德国)

  《明星》杂志驻亚洲地区图片编辑。1988年毕业于德国埃森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在德国《时代》周报任实习摄影师和图片研究员。1989至1990在《明星》杂志任助理编辑。1990年至1991年在前东德杂志《号外》任图片编辑。1991年至2005年任《明星》杂志图片编辑、图片总监助理、驻亚洲地区图片编辑。1999年至2001年兼任《南华早报》周日杂志图片编辑。2001年至2004年为《时代周刊亚洲版》做自由撰稿人专栏图片编辑,并负责新闻摄影的组织。

  贺延光(中国)

  《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曾获1986年度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四次获全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前身)摄影奖,一次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两次获人民摄影全国摄影比赛年度最佳图片奖,两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胡劲军(中国)

  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兼任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执行委员。曾获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上海国际新闻二等奖等奖项,并被推荐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候选人,上海市互联网舆论宣传领军人才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2005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EMBA学位。

  石黑武(日本)

  共同社编辑局副局长。1972年就职于共同社后,长期担任摄影记者。采访过1990年中国北京亚运会和1994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2002年担任摄影部部长,2004年升任为编辑局副局长(相当于副总编),目前,全面负责共同社的有关摄影业务。

  约翰·诺维斯(英国)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总部资深图片总监。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摄影并开始在商业摄影领域工作,并于70年代中期就读于特伦特大学,在伦敦作了一段时间的自由撰稿人之后进入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在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18年间,他前往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的许多国家拍摄了大量图片和图片故事。

  米歇尔·蒙内克(荷兰)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总经理。在获得阿姆斯特丹大学传媒专业研究生学位之后,于1995年4月加入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基金会,担任展览部项目经理。1997年8月被提升为部门主任。1999年6月,被任命为荷赛副总经理。2001年10月被任命为荷赛总经理。

  沙希都·阿拉姆(孟加拉国)

  德里克图片社总裁。孟加拉国著名摄影师。孟加拉国摄影研究会、南亚摄影研究会发起人。曾担任过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国际评委主席,皇家摄影协会名誉会员,国家地理协会和尤金·史密斯基金会董事会成员。现为桑德兰大学访问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首席教授。

  谢尔曼·威廉姆斯(美国)

  《密尔沃基哨兵日报》摄影副总编辑,摄影师

  1979年至1983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新闻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年至1985年,宾夕法尼亚州钱伯斯堡《民意》报摄影师

  1985年至1987年,尤他州奥格登的《标准检验》报摄影师

  1987年至1992年,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报》助理图片编辑,摄影师

  1992年至2000年,《费城问讯报》图片编辑

  2000年至今,《密尔沃基哨兵日报》执行编辑,摄影师

  孙树坤(中国香港)

  摄影策展人,香港浸礼会大学新闻摄影讲师。孙树坤从事新闻摄影及图片编辑工作多年,曾于多个本地及国际媒体工作,包括《明报周刊》、《i频道》、《明报》、《苹果日报》、《香港电台电视部公共事务组》、《合众国际社》 及《路透社》等。 除摄影及编辑工作外,亦关注新闻摄影发展,曾历任三届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主席,期间策划了几个大型展览,包括有“瞬息讯息”、“香港二十四小时”的摄影活动及展览。亦曾为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摄影透视─香港、中国、台湾”摄影交流活动中担任讲者。现为自由摄影师,并于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及香港艺术学院担任兼职讲师,亦同时致力参与以摄影作为媒介的艺术教育计划。

  王景堂(中国)

  《人民画报》社长兼总编辑。高级编辑,大学本科学历。197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73年进入新华社摄影部从事编辑和翻译工作,1975年赴澳大利亚留学两年,1981年赴新华社伦敦分社工作三年。历任新华社摄影部对外编辑室副主任、值班室副主任、值班室主任、摄影部副主任兼党委书记。1997年调入人民画报社任社长兼总编辑至今。连续两年担任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并为中国译协第五届全国理事会理事,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朱宪民(中国)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专业职称高级评审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艺术家特殊津贴、获终生摄影成就奖。毕业于吉林省戏曲艺术学校舞美专业,先后任吉林画报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大型摄影评选活动中担任评委两百余次,其新闻和纪实为主的摄影作品在国内的济南、郑州、长春、大连、台北等城市以及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摄影家朱宪民作品集》于1989年获“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作品奖,国际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为该作品集赠言“真理之眼,永远向着生活”。先后出版有《躁动》、《中国黄河人》、《黄河百姓》、《百姓》等多本摄影画册。

  评选秘书长:

  胡 颖(中国)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新华社高级编辑。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新华社吉林分社和总社任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室主任、《新闻摄影》月刊主编、《中国记者》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图片报》常务副总编辑、新华社研究员等职。《新闻摄影改革的思索》、《新闻摄影的黄金时期》等论文先后获全国优秀新闻论文奖和中国新闻奖。出版专著有《摄影论评》、《新闻摄影的几个基本问题》。拍摄、出版摄影集《大香格里拉纪行》。主编有《镜头写春秋——共和国50年瞬间精华诞生记》、《中国新闻摄影通鉴》等20几部书籍、画册。参与组织主持了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20多年来所开展的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1984年和1991年曾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评选执行秘书:

  黄 文(中国)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对外联络部副主任,新华社高级编辑。2006年和2007年应邀担任第49届和第50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委。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95年考入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大师学习班(MASTERCLASS),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学习一周。发表理论文章约20万字。拍摄的照片曾在1995年法国昂热国际独家新闻节上获奖。采编的照片多次获奖。和其他在南联盟采访的记者一起,被中宣部等单位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第三届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作为“莱尔与科瑞恩·尼尔森国际新闻研究员”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任访问学者。